管理员登录

苏州新闻网报道:月熊Petz: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(2013-6-19)

网站首页    爱心教育    苏州新闻网报道:月熊Petz: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(2013-6-19)

1

2

  师生填写入门申请表。

3

  月熊找到了藏在桶下面的橘子。

4

  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。

本报特派记者 薛卿 四川成都报道

“SYNTEGRA,?—08/26/09。”这是一个拗口的拉丁文名字,它死于2009年8月26日,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生,出生在哪里。多年以后,两个来自苏州的孩子飞跃了万水千山,来到它生活过并最终离开世界的地方。湍急的郫河支流从旁流过,孩子手指尖轻轻触碰木板上的刻字,在一笔一划间感悟着生命的神圣———这将会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课。

6月17日,本报记者与觅渡中学的师生代表一行六人,来到距离成都市区26公里外的龙桥黑熊救护中心。一年前,觅渡中学初二成功班集体救助了一头“活体取胆”月熊。通过网络,孩子们与月熊结缘,认识了这种胸口有着金黄色月牙纹的动物,了解到了它们因为身上那个被称作“胆”的器官而承受的折磨。一年以后,当他们站在埋葬着135头月熊的这片土壤时,才真正被这份亲身感受到的悲壮所震撼。

死去的月熊“森林”的名字被刻在一块木牌上。

■哪怕下一刻就要入土 它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名字

初到黑熊救护中心,亚洲动物基金工作人员张玉姝接待了我们。她告诉记者,从2000年开始,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共救助月熊285头,现存150头,其余的135头都被埋葬在中心一角的墓地里。每一头生活在这里的熊,人们都为它们取了名字,哪怕是在它们入土前的最后一刻。有一头熊刚被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救出来,还没来得及踏上草地,就死掉了,在入土时,它被取名“森林”,人们希望这个名字能够将它带到天国的森林里,弥补它从未生活在森林里的遗憾。它的石头上写着:“Forest,?—03/11/02。”

有一头名叫“水”的熊,下午4时到达救护中心,晚上8时就死去了。它浑身浮肿,像个大水袋,一个针尖扎下去就会冒水,护士从它晃晃荡荡的大肚子里抽出10多公斤水。尽管在这儿只活了4个小时,它还是得到了此生可能唯一的名字:“水。”它的石头上写着:“Water,?—02/06/09。”还有一头名叫“草莓”的熊,在它很短的生命里,草莓是它最后的晚餐。还有“KIKI”、“强生”……

在参观时,记者注意到,来自觅渡中学初二成功班的刘静静掉了队。她仔细观察着一块刻有“SYNTEGRA,?—08/26/09。”的木牌,用手指轻轻触碰着,仿佛是似曾相识一般。“你知道它?”记者问。“我不知道呀,就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,它应该长得很可爱吧。”她说。

黑熊纪念园里的石碑上,有许许多多的木刻方盒,这里记录的是每一只来到过救护中心的月熊的名字,也见证着它们几乎一致的遭遇。

从出生的时候开始,它们就大多被禁锢在长1.5米、高0.5米的铁笼子里,一天天长大,直到铁条让它们不能再长。它们不得不把脸紧贴在窄小的方形食槽口上进食,铁栏杆把它们的口鼻磨得到处是伤疤。可即便这样,它们也终日吃不饱,因为养熊场主相信,饥饿、口渴能分泌更多的胆汁。因为无法忍受抽胆汁的痛苦,它们疯狂抓咬笼子,啃食自己的脚爪,甚至还会自杀。在二号熊区外,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只从养熊场解救黑熊时留下的铁笼。铁笼周身已经生锈发红,狭窄的空间几乎只能容下一个十岁孩子。张玉姝说,在这样的小笼子里,月熊只能终日俯卧或者侧卧,转身、打滚、挠挠痒,对它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。有些养熊场的铁笼,笼顶铁栅栏是活动的。在取胆汁时,工人将铁栅栏往下压,直到它们完全无法动弹。有些工人图方便,从来就不升起这面铁栅栏。“那些从养熊场里被解救出的取胆熊,刚送来的时候都非常瘦,你根本就无法分辨,它到底是一头熊还是一条狼狗。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取胆熊在被解救出来的路途上已经死了,到我们这里存活下来的只有一半,另一半大部分都是死于肝癌。”张玉姝说。

■不仅要让它活下来 还要让它活得有尊严

只要走出纪念园,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场景:存活下来的熊在刨水、荡秋千、爬树,有的甚至为了争夺吊床这样的午睡好去处而打闹不停。一头熊,看到有人靠近,很聪明地用手掌遮掩住腰果藏起来,生怕被抢走。还有刚来时脾气暴躁得像“凯撒”而因此得名的棕熊,正在挖洞,每挖一会儿,它就到水池边洗澡:先洗左前肢,再洗右前肢,接着把水浇到身上洗前胸,最后洗脸……“那些能够在救护中心存活下来的熊,简直就像是中了百万大奖。”初二成功班的班长韩飞凡说。

孩子的话虽然逗趣,但却说得很在理。确实,这些存活下来的熊,它们生活在10多个半个足球场那样大的花园里。它们的食物不再是放在食槽里,而是藏在四处。木桩上挖了很多洞,塞各种食物,秋千上涂着蜂蜜,黑熊可以一边舔食一边玩耍。大球四面有洞,水果、瓜子会随着黑熊的拨弄玩耍而掉出来。在熊区,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:花园里的山坡总是把坡面朝向人,而坡的后面是隐蔽的竹林,当熊不愿见人时,它可以躲在山坡的那一面,因为工作人员相信“熊也有自己的隐私”。“我们营造的是一种半自然的生活环境。梨藏在一堆石头里,桔子埋在地下。我们不想让它们仅仅是活下来而已,我们希望它们能够活得有尊严,能够活得像真正的熊一样。”张玉姝说。

张玉姝还介绍说:“黑熊是一种忍耐力超强的动物,救护中心第一头被解救的月熊安德鲁死去时,兽医打开它的腹腔,发现共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肿瘤,而普通人根本不会从它的状态里看出分毫。”这就需要饲养员不断地细致观察。前不久,饲养员发现一只月熊在玩耍的过程中,右后腿异样,就将它送入救护区进行治疗,幸好并无大碍,这就是接受觅渡中学救助的月熊Petz。对于此次前来不能与Petz见面,孩子们表示非常理解,有一种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”的意味。

■心中蕴存对生命的敬畏 孩子们需要上一堂生命教育课

加入月熊保护的人越来越多。在香港,地铁和公交公司免费在100多个广告牌上,替被囚禁的月熊向人们发出求救的声音,广告语是:“你可以自由来去,它却不行。”冬天,月熊被麻醉做体检时,总是“手脚冰冷”,救护中心就向社会征集手套。不到一个月,救护中心收到了100多双手套。一个女子用已故丈夫的毛衣,织了手套寄来,她说,自己的丈夫非常爱动物,他一定很高兴她这样做。几个小学生寄来中间掉线、到处是窟窿的手套,手套上还绣着“左前掌”、“右前掌”。这些温暖的细节都让工作人员感动不已。“这些孩子总能让我们感到可爱,他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感。”亚洲动物基金成都教育主管李艳语说:“月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,很多人觉得离自己生活比较远,所以并不是很关心。其实,我们为救助月熊而工作,重点也并不在于拯救亚洲黑熊这一个物种,而在于帮助人们建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,我认为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。”

这个观点与远道而来的觅渡中学德育处主任李卓尔老师不谋而合。李卓尔说,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提了,但是传统教育通常把重心放在人这个主体上,强调要孝敬父母、尊老爱幼等。事实上,孩子需要建立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。“我们几乎都能体会认可人类的生命是那样的珍贵和美好。而在大千世界如此多的生命存在中,我们只是有幸成为其中有智慧的一种,这智慧也是宇宙赐予我们的,这赐予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感悟万类生命都是同等神圣的,心中时刻蕴存着对生命的敬畏。”

据介绍,亚洲动物基金有一个“关爱月熊学校”的项目,在北京、上海等地,已经有多所学校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,成为了“关爱月熊学校”。对于“关爱月熊学校”,亚洲动物基金会提供有关月熊保护以及与生态有关的一些教材与DVD材料,以开展生命教育,并在暑期邀请学生前往成都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参加夏令营。据悉,江苏省内目前还没有学校参与到该项目中来,李艳语希望,在他们的帮助下,觅渡中学能够成为这里的第一所“关爱月熊学校”。

2014年7月1日 10:30
浏览量:0